談中小企業放款

我在飛向時,發現公司的有些業務,竟然是透過我們的往來銀行介紹的,在中小企業貸款上,發覺台美兩地有很大的不同。

在這邊,我覺得很大的一塊差異就是在資本市場及資訊流這一塊,銀行的業務有六大塊,除了大家熟悉的幾樣商業銀行跟投資銀行外,有

  • 商業銀行:做一般存放款、房貸業務的
  • 投資銀行:協助大型公司賣公債或是 IPO 的業務
  • 自營部門:把銀行收來的資金,拿來做股票及外匯的操作。
  • 私人銀行:協助客戶做資產管理,做投資理財。
  • 私募基金
  • 中小企業部門:對中小企業放款的單位,也是今天要講的重點。

我進入飛向時,公司算是 A 輪之前的公司,只有老闆及一些天使投資人投資,資金就放在我們的銀行當中,同時,我們的銀行同時也是我們的投資人之一。

我們許多的合約,是透過我們的銀行拿到的,甚至一些併購案,也是我們銀行仲介來的;我們合作的中小企銀有多放款的對像,為了確保債權回收,所以會當做資訊流通的中介媒介,幫忙介紹一些潛在的客戶給我們。

例如飛向在被併購前的最後一個產品線 SpendScore 是我們跟我們的往來銀行買來的, SpendScore 是另一間新創公司 InboundScore 的產品, InboundScore 有四年的歷史,在被併購前 CEO 已經撐不下去了,剩 CTO 帶著幾個員工,要清算公司剩餘資產。銀行為了回收債權,所以開始兜售公司資產而找上我們的,銀行把公司的數位資產、商務合約、及人力資源拿來兜售,就這樣,我們用很低的價錢收購了 InboundScore 的產品,以及他們一張很有價值的商業合約。

這張商業合約,是與 Intuit 這間大型軟體公司的合約,為 Intuit 將潛在的客戶分級,讓他們的銷售團隊可以把時間跟精力花較可能成交的客戶身上,飛向來說買下了這個指標性的客戶後,可以讓我們更簡單的說服其它客戶來採用我們的產品。

在這筆併購暗上我們並沒有付出任何的現金,只是用公司的股票,去換來了這間公司,對於銀行來說,他們也很樂見可以將債權,換成對另一間公司的股份,可以參與下一輪的樂透開獎。實際上銀行這一筆賭對了,在一年半後,飛向賣掉後,他們用數倍的價值回收了這筆債權。

信用貸款

在上一章我提到,在台灣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,是需要提供房地產當抵押品的,但是在美國,中小企業可以透過跟銀行間的往來,建立「信用額度」,不用提供抵押品,就可以用較高的利率跟銀行貸款。像是上述的 InboundScore ,就跟銀行借了七十萬美金的信用貸款。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,創業不是每一次都會有好結果的,但是收尾下台要做的漂亮,如果你收尾收得好,銀行覺得你是個可信賴的經營者,那麼未來才有繼續交易的可能。

我曾問過台灣的銀行的中小企業企業處,有沒有在經營「企業資訊交流」這一塊,幫往來的中小企業介少客戶,答案是沒有;我猜想原因是台灣這邊銀行不流行信用貸款的因素。

在國外,新創公司是可以靠跟銀行長期的合作,慢慢的累積信用,拿到不少的信用額度,讓公司可以做短期的資金調度,像是上述的 InboundScore ,就跟銀行借了七十萬美金的信用貸款,而我再前一間新創公司就跟銀行有「六百萬美金」的額度可以調動,在 2008 金融危機時,我們靠這筆資金渡過了一次現金缺口。

對「信用額度」不熟悉的,可以假設你是一間餐廳的老闆,平時就是早上買東西進來晚上賣,賺點微薄的利潤;但是今天碰上過年,休市五天,要增加庫存但沒資金怎麼辦;這時就是可以靠過去跟銀行的往來,靠著信用就跟銀行借資金來週轉。

當然這信用額度不是你可以一次拿太多來用的,若是你一次提領太多,銀行就會把額度收減。

由於這些貸款是信用貸款,所以若是公司倒閉,公司的股東老闆是不用負責承擔的負債的,但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,創業不是每一次都會有好結果的,為了下次創業能再跟銀行借到錢,公司的老闆在公司倒閉時,也會收尾收的漂亮的;像是幫買下公司資產的公司再工作個半年,讓資產的轉移順利進行。

在台灣就沒有這一回事了,中小企業放款,還是多是要求企業的經營者,用個人資產(房子)做抵押,因為公司的債務受到了保障,自然就沒有放那麼多心力在仲介客戶業務、確保債權能回收之上。此外台灣多是製造業,只要有機台就可以生產可以搶客戶,商務合約不值錢,所以不能當成公司資產來看。

結語

矽谷就這樣,不只是技術流通的快,商務資訊流通的速度也快,因此,才造就了創業的土壤。不知道台灣這麼多銀行,那天才會有一家跳下來開始玩「資訊服務產業放款」的這一塊,除了資金外,也做資訊傳播的中間人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